张妍:厚植科普沃土 让“防”走在“灾”前|最美气象科技工作者
张妍:厚植科普沃土 让“防”走在“灾”前|最美气象科技工作者
张妍:厚植科普沃土 让“防”走在“灾”前|最美气象科技工作者近日,天津市第二届“见行见效津彩绽放”活动第一季网络正能量主题活动类优秀作品揭晓,由张妍组织策划的(de)《世界气象日探秘!气象的“天机”是如何被破译的!》上榜。在(zài)天津市气象局工作的15年间,张妍始终探索用(yòng)创新方式开展气象宣传科普,用千余篇(piān)报道(bàodào)记录行业发展,用心传播科学知识,守护城市安全。
扎根一线的“记录者(zhě)”
2009年,张妍带着对新闻传播工作的热爱踏入气象(qìxiàng)宣传领域。她始终坚信,要让气象服务真正融入社会,必须让气象工作者(gōngzuòzhě)的故事被(bèi)听见。
2024年5月28日,天津市气象局与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(yánjiūsuǒ)联合举办应急避险特训大冒险活动,张妍主持(zhǔchí)活动启动仪式。图/文(wén) 杨莹
为此,张妍长年穿梭(chuānsuō)于气象观测站、预报预警平台和气象服务一线,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(de)细节:渤海(bóhǎi)石油平台上24小时值守的观天人、暴雨中浑身湿透的气象观测员(yuán)、台风来临时彻夜分析数据(shùjù)的预报员……这些身影见证着“密织天气防线守护京畿要地”的实践,也让“气象守护者”的形象深入人心(shēnrùrénxīn)。2023年,她(tā)参与策划的“海上石油平台气象人”新闻报道(xīnwénbàodào),在新华社等全国130余家媒体刊发,《实干中国:一人一站!渤海之上“观天人”》一文被评为“2023年度全国十大气象好新闻”。
创新科普的(de)“破壁人”
2024年夏天,一段《用微(wēi)短剧的(de)方式打开气象科普!这位“霸总”得(dé)留心》的短视频在中国气象新媒体发布并广泛传播,将气象科普融入网络微短剧的创意正出自张妍之手。
中国(zhōngguó)气象(qìxiàng) ,赞(zàn) 94
“科普(kēpǔ)不是单向灌输,而是要让知识自己‘会说话’。”张妍深谙传播规律,在《天气科普说》《首席说天气》等系列(xìliè)短视频创作中,她带领团队设计“防灾减灾特训大冒险”科普实训活动,把“科普快闪(shǎn)”引入地铁站,将科普课堂搬到科学技术馆,将气象科普大篷车开进社区,这些创新举措让天津气象科普矩阵(jǔzhèn)实现线(xiàn)上线下、部门内外(nèiwài)全覆盖。在探索“大应急科普”模式过程中,她注重汇聚气象、应急管理(guǎnlǐ)、地震、医疗等多领域专家资源,以“预警发布+科普宣传”联动触发机制拉伸科普宣传预警服务“效益链(liàn)”。该模式作为全国气象部门(qìxiàngbùmén)典型科普案例推广,相关论文斩获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优秀奖。
2023年7月,台风“杜苏芮”裹挟暴雨逼近天津,张妍连续(liánxù)值守(zhíshǒu)近70小时,参与中国气象局“京津冀暴雨”全景直播,这样的应急状态在(zài)她职业生涯中已成常态。同事们常说:“她总能在纷繁信息中抓住公众最关心的问题,架起专业与民生之间(zhījiān)的桥梁。”志愿服务(fúwù)的“播种者”
在张妍办公桌最显眼处,摆放着与蓟州山区小学生的(de)合影,拍摄自她(tā)2023年组织的一次“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”活动。她将气象科普送进蓟州区下营镇中心小学(zhōngxīnxiǎoxué),联合预报、防雷、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科普志愿者为学生上气象课(kè),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传递给山区孩子。
为将科普触角延伸至社会末梢,她牵头组建了天津首支防灾减灾科技志愿服务队。这支(zhèzhī)100余人的队伍,走进社区、农村、企业(qǐyè)、学校(xuéxiào),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防灾避险技巧。
从青涩(qīngsè)记者成长为全国气象科普先进个人,张妍(zhāngyán)的荣誉簿写满奋斗印记。
“气象工作的价值,在于让‘防’走在‘灾’前。”站在天津气象科技展览馆,张妍调试着融入更多防灾减灾科普场景的 VR设备。面对多元化的传播方式,她选择主动尝试、积极接纳,因为她坚信(jiānxìn):每一次(yīcì)有效(yǒuxiào)的科普,都(dōu)是筑牢防灾减灾防线的基石;每一个动人的气象故事,都能(néng)让社会多一份应对风险的从容。
中国气象(qìxiàng)报社 出品
编辑:林禹彤(línyǔtóng) 丁继武
互联网(hùliánwǎng)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0120240019

近日,天津市第二届“见行见效津彩绽放”活动第一季网络正能量主题活动类优秀作品揭晓,由张妍组织策划的(de)《世界气象日探秘!气象的“天机”是如何被破译的!》上榜。在(zài)天津市气象局工作的15年间,张妍始终探索用(yòng)创新方式开展气象宣传科普,用千余篇(piān)报道(bàodào)记录行业发展,用心传播科学知识,守护城市安全。
扎根一线的“记录者(zhě)”
2009年,张妍带着对新闻传播工作的热爱踏入气象(qìxiàng)宣传领域。她始终坚信,要让气象服务真正融入社会,必须让气象工作者(gōngzuòzhě)的故事被(bèi)听见。
为此,张妍长年穿梭(chuānsuō)于气象观测站、预报预警平台和气象服务一线,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(de)细节:渤海(bóhǎi)石油平台上24小时值守的观天人、暴雨中浑身湿透的气象观测员(yuán)、台风来临时彻夜分析数据(shùjù)的预报员……这些身影见证着“密织天气防线守护京畿要地”的实践,也让“气象守护者”的形象深入人心(shēnrùrénxīn)。2023年,她(tā)参与策划的“海上石油平台气象人”新闻报道(xīnwénbàodào),在新华社等全国130余家媒体刊发,《实干中国:一人一站!渤海之上“观天人”》一文被评为“2023年度全国十大气象好新闻”。
创新科普的(de)“破壁人”
2024年夏天,一段《用微(wēi)短剧的(de)方式打开气象科普!这位“霸总”得(dé)留心》的短视频在中国气象新媒体发布并广泛传播,将气象科普融入网络微短剧的创意正出自张妍之手。
“科普(kēpǔ)不是单向灌输,而是要让知识自己‘会说话’。”张妍深谙传播规律,在《天气科普说》《首席说天气》等系列(xìliè)短视频创作中,她带领团队设计“防灾减灾特训大冒险”科普实训活动,把“科普快闪(shǎn)”引入地铁站,将科普课堂搬到科学技术馆,将气象科普大篷车开进社区,这些创新举措让天津气象科普矩阵(jǔzhèn)实现线(xiàn)上线下、部门内外(nèiwài)全覆盖。在探索“大应急科普”模式过程中,她注重汇聚气象、应急管理(guǎnlǐ)、地震、医疗等多领域专家资源,以“预警发布+科普宣传”联动触发机制拉伸科普宣传预警服务“效益链(liàn)”。该模式作为全国气象部门(qìxiàngbùmén)典型科普案例推广,相关论文斩获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优秀奖。
2023年7月,台风“杜苏芮”裹挟暴雨逼近天津,张妍连续(liánxù)值守(zhíshǒu)近70小时,参与中国气象局“京津冀暴雨”全景直播,这样的应急状态在(zài)她职业生涯中已成常态。同事们常说:“她总能在纷繁信息中抓住公众最关心的问题,架起专业与民生之间(zhījiān)的桥梁。”志愿服务(fúwù)的“播种者”
在张妍办公桌最显眼处,摆放着与蓟州山区小学生的(de)合影,拍摄自她(tā)2023年组织的一次“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”活动。她将气象科普送进蓟州区下营镇中心小学(zhōngxīnxiǎoxué),联合预报、防雷、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科普志愿者为学生上气象课(kè),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传递给山区孩子。
为将科普触角延伸至社会末梢,她牵头组建了天津首支防灾减灾科技志愿服务队。这支(zhèzhī)100余人的队伍,走进社区、农村、企业(qǐyè)、学校(xuéxiào),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防灾避险技巧。
从青涩(qīngsè)记者成长为全国气象科普先进个人,张妍(zhāngyán)的荣誉簿写满奋斗印记。
“气象工作的价值,在于让‘防’走在‘灾’前。”站在天津气象科技展览馆,张妍调试着融入更多防灾减灾科普场景的 VR设备。面对多元化的传播方式,她选择主动尝试、积极接纳,因为她坚信(jiānxìn):每一次(yīcì)有效(yǒuxiào)的科普,都(dōu)是筑牢防灾减灾防线的基石;每一个动人的气象故事,都能(néng)让社会多一份应对风险的从容。
编辑:林禹彤(línyǔtóng) 丁继武
互联网(hùliánwǎng)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0120240019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