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江苏省徐州市:从“第一”到“十连冠”

体育正文 138 0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江苏省徐州市:从“第一”到“十连冠”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江苏省徐州市:从“第一”到“十连冠”

4月23日,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命名大(dà)会在京召开,徐州(xúzhōu)(xúzhōu)市(xúzhōushì)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,这是徐州自1991年被首批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(yǐlái),第10次获得这一殊荣。“谁把人民放在心上(fàngzàixīnshàng),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”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,“人民的胜利”几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。讲解员介绍,支前民工用小推车为解放军运送粮食、弹药、伤员,有力推动了淮海战役取得胜利。拥军支前这一优良传统,在新时代不断赓续传承(chuánchéng)。徐州是重要的驻军大市、兵员大市、优抚安置大市,素有(sùyǒu)拥军优属(yōngjūnyōushǔ)、拥政爱民(yōngzhèngàimín)的优良传统。全国双拥模范城“十连冠”荣誉的取得,是徐州党政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(jiéguǒ)。近年来,徐州以部队官兵需求为导向,多措并举推动双拥工作务实发展,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
从(cóng)“任务牵引”到“职责驱动”

四年创建路,见证(jiànzhèng)了徐州(xúzhōu)双拥工作的持续深化。四年来,各级党委、政府把(bǎ)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(jiànshè)总体规划,纳入党委政府(dǎngwěizhèngfǔ)目标管理和干部政绩考核,进一步(jìnyíbù)压实责任,双拥工作高质量推进。国防教育(guófángjiàoyù)深入普及。驻徐部队与驻地100个支部建立结对关系,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(jīguān)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,运用“互联网+”和“报、端、微、屏”等(děng)形式,丰富双拥宣传活动。全市2100多个村(社区)建设了荣誉墙、拥军广场,做到了电视有影、电台有声、报纸有文、网络有言、村居有牌,实现了线(xiàn)上线下同频、城市乡村同步。“现在争做小卫士、长大要做大卫士”,泉山区奎山中心小学与“王杰班”深入共建,连续36年开展“淮塔小卫士”守塔活动。

培训就(jiù)(jiù)业规范有序。6家创业培训承训机构、10家职业技能(jìnéng)培训承训机构,完成教育培训退役军人2000余人次,技能与学历(xuélì)双提升,助力军创企业蓬勃发展。零散烈士墓迁移集中安葬(ānzàng)告慰英雄。淮海战役在徐州周边就有三大战场,由于战争的残酷和条件限制,许多烈士只能就地掩埋。近年来,徐州完成零散烈士墓迁移集中安葬628座,就地整修烈士纪念(jìniàn)设施1392座,新建、改扩建烈士集中安葬点39处,签订管护责任书1323份。联合市、县(市、区)检察院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整治(zhěngzhì)提升专项行动,启动散葬烈士墓修缮保护工作,合力营造保护烈士纪念设施、捍卫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围。驻徐部队充分发挥人才、装备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,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。驻徐某集团军某部通过定点帮扶村(cūn)援建基础设施、扶持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,让脱贫基础更加(gèngjiā)稳固(wěngù)。徐州军分区、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(jīdì)等挂钩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出列(liè)。

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大众作为(zuòwéi)”

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,其政治属性决定了政府主导(zhǔdǎo)的重要性。政府做什么、怎么做,徐州(xúzhōu)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。——庄严肃穆的淮海战役(huáihǎizhànyì)纪念馆内,隐藏着一处别致的双拥纪念馆,展陈着徐州双拥工作从孕育、初创、发展到蓬勃开展的辉煌历史(lìshǐ),展示着徐州军民血肉相连的峥嵘岁月。这座2800多平方米的双拥专项馆藏,属全国首创。——每年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日,徐州都要隆重纪念。每年清明节和全国烈士纪念日,分两次集中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廊内增补刻写(kèxiě)烈士英名。——军地共同举办“传承弘扬王杰(wángjié)精神系列活动启动仪式”,王杰精神“七进”工程实现(shíxiàn)全覆盖。以(yǐ)英雄(yīngxióng)命名的王杰社区、王杰派出所、王杰小学等众多爱国拥军单位,引领传承红色基因,英雄精神代代传。——组织(zǔzhī)力量创作《淮海儿女》《母亲》《以青春之名义》《等待(děngdài)》《军人荣耀》等一系列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影响力(yǐngxiǎnglì)的红色剧目和歌曲,在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,推动(tuīdòng)双拥文化的全民共建、薪火相传。

政府的(de)行为就是导向(dǎoxiàng),极大地(dì)激发了社会(shèhuì)大众广泛参与的动力和热情(rèqíng),涌现了一批批矢志双拥、大有作为的先进典型。牛玉敏,在(zài)原铁道兵部队服役(fúyì)8年。退休后,他萌生了建一个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园的想法。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,他征集照片、实物,设计雕塑,收集江苏籍铁道兵烈士名单,购买了两节火车车厢用于展馆建设。2024年8月,一座占地28亩的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园落成(luòchéng)开园,成为全国铁道兵退役老兵的心灵驿站、精神家园。此外,徐州还有刘永清、周中路、郭飞、祁长银、陈永军、王斌权等双拥模范人物,为推进爱国(àiguó)拥军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在邳州市,曹迎军、倪振娥夫妇倾心拥军的事迹(shìjì)家喻户晓,夫妇俩先后被授予“全国(quánguó)爱国(àiguó)拥军模范”“全国最美拥军人物”荣誉称号。他俩的女儿、退役女兵曹恒,被评为第三届全国“最美拥军人物”。邳州市还是“全国爱国拥军模范”庄印芳的故乡。仅邳州市就产生了“全国爱国拥军”模范3人,徐州双拥之厚重(hòuzhòng)底色可见一斑。从(cóng)“情感(qínggǎn)联络”到“精准服务”

盘点中国双拥(shuāngyōng)大事件,少不了徐州(xúzhōu)的身影,拥有中国双拥史上多个“第一”。

长期的双拥实践(shíjiàn)中(zhōng),徐州严格落实议军会、议训会、过军事日制度,坚持市委、市政府(shìzhèngfǔ)主要领导重大活动赴现场、重要节日赴营区慰问,军地互访,增进感情。近年来,徐州积极推动从(cóng)情感联络式走访慰问向有针对性地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转变,双拥工作更加细化精准。

四年来(lái),徐州市大力支持(dàlìzhīchí)驻徐某部练兵备战和基础建设,推动驻徐部队与驻地村(社区)100个支部建立了结(liǎojié)对关系。急部队所需,解部队所盼。某部奉命整体移防徐州,教育部门靠前对接,主动(zhǔdòng)赴部队摸清军人子女(zǐnǚ)随迁就读需求,在学校已经开学、完成分班的情况下,排除困难调剂学位,真正做到了无缝衔接。转业(zhuǎnyè)军官进高校,是精准服务的一大(yīdà)创举。2007年起,徐州市在全国创造性开展转业干部进高校的培训(péixùn)模式,促进了军转干部的人生转型,提高了军转干部的综合素质。

在精准服务理念的驱动下(xià),徐州着力打造了智力拥军、金融拥军、法律拥军等品牌。徐州工程学院已为(wèi)徐州舰培养大学生士兵293人,其中24人次立功受奖,117人次被评为先进。全市10多家银行签署拥军协议(xiéyì),法院定期到驻徐部队提供(tígōng)法律服务。常年开展医疗服务、婚介服务等,积极(jījí)为部队官兵解决实际困难。

正是这份血浓于水的军民情谊,托举起了徐州双拥工作的新高度。“十连冠”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(chéndiàndiàn)的责任。站在(zài)(zài)新的起点上,徐州将持续擦亮双拥品牌,始终树牢(shùláo)双拥标杆,不断提升工作质效,让双拥之花在彭城大地开得更加绚烂。(江苏省双拥办)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江苏省徐州市:从“第一”到“十连冠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